首页 资讯 文博动态

菏泽市博物馆:解读沉睡的古城历史

发布时间:2020-11-09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菏泽市博物馆

古城千年辗转,那些散落在历史里的文化碎片,那艘湮没 在黄沙里的古船,都曾与旧时光长眠。1996 年春天,菏泽市博 物馆正式开馆,用藏品向公众展示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也 让沉睡的文化遗产结束颠沛流离,在新时代中得一归隅。



图片103.png



馆藏丰富,彰显菏泽璀璨历史

在市华英路东沿,菏泽市博物馆选址闹中取静,让文物融入到现代生活圈里。而悠久绵长的古城历史,更为馆内藏品的种类及数量奠定了基石。据了解,目前,馆内共收藏瓷器、陶器、金属器、玉器、竹木器、牙骨角器、书画等文物近2万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藏品体系,展现着菏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从龙山文化时期至民国时期,这些馆藏文物跨越6000年岁月,形成了不断代的文物藏品链条,为研究菏泽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其中,馆藏陶器,特别是龙山文化陶器,系统反应了龙山文化在菏泽的存在状况,对于研究龙山文化分布、地域特色、发展演变有着重要的实证价值。据介绍,馆内现存的岳石文化遗存于我市安邱堌堆发掘,被考古学界称为安邱堌堆岳石文化类型,横向填补了岳石文化在鲁西南地区的空白,纵向填补了鲁、苏、豫、皖地区夏代考古学的空白,特别是填补了鲁西南地区考古学文化中龙山时期与商文化之间的缺环,对研究夷夏分界等一系列中国文明起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实证。

2010年发掘出土的元代瓷器,档次高、数量大、窑口多,特别是龙泉窑瓷器和景德镇窑瓷器数量、品种较多,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对于研究元代瓷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馆藏晚商饕餮纹宰甫卣、商百乳雷纹圆鼎、东周蟠虺纹玉瑗、西汉铭文戈、东汉螭纹玉带钩、东汉青釉盘口壶、东晋褐釉鸡首壶、明唐寅山居对弈图轴、明代犀牛角杯、元木质内河船、元青花龙纹梅瓶、元青花鱼藻纹高足碗、元卵白釉堆塑龙纹高足杯、元青花芦雁穿菊花纹盘、元磁州窑白地褐彩龙凤纹罐、元钧盏托、明犀角杯、清马少宣水晶内画鼻烟壶等,都是珍贵的文物精品,彰显着菏泽的辉煌历史,更体现着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据了解,菏泽市博物馆新馆项目位于定陶区仿山镇,人民路以西、十里铺北遗址以南,是菏泽市“十三五”重点工程,重大公共文化工程、民生工程。作为汉文化核心地带,新馆将是集中讲述菏泽故事、展示汉文化风采的文化胜地。

据悉,正在建设中的新场馆,建筑风格庄重大气且灵活多变,既有历史的桑沧感和厚重感,又充满现代感和时尚元素。菏泽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将借助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在经由馆藏文物展示菏泽历史文化脉络的同时,不断提升参观者的现场交互感,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文化新地标”,形成展示菏泽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靓丽窗口。

依托展馆优势及社交平台,多种方式连接菏泽古今

为响应“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市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展陈和社会教育活动。除“沉船遗宝——元代沉船出土文物陈列”、“元代木质内河船”、“曹州木版年画”等专题陈列外,该馆还配合市政府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活动,通过临时性展览积极进行政策宣传、文化宣传和科普宣传。自免费开放以来,菏泽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500余项,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380余万人次,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此外,其承办的“科学发展观大型图片展”、“珍惜权利——预防职务犯罪大型图片展”曾在我市引起广泛关注;“‘牡丹杯’全国名家书画展”成为我市保留文化项目;“‘暑假里的笑’——全市少儿书画展”、“预防网瘾·健康成长挂图展”等在全市少年儿童之间引发热烈讨论,深受欢迎。

被命名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菏泽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以来,菏泽市博物馆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优势,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有特色、有实效的教育活动。

为使青少年观众“看得懂”且喜闻乐见,在坚持科普化的同时,尽力发掘展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其故事性和趣味性;在形式上采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多彩的新型材料,追求艺术美感,增强其观赏性。

为此,市博物馆强化地区合作,先后引进“世界鸟类标本展览”、“世界海洋生物展览”、“世界蝴蝶精品展览”和“菏泽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市博物馆总结经验,力求寓教于乐,尤其注重设计能吸引青少年注意力的主题活动。

今年,菏泽市博物馆承办了迎新春美术作品展、洛阳·菏泽牡丹书画联展、第十八届“牡丹杯”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菏泽文旅集团签约艺术家作品展、纪念“鲁西银行”成立80周年史料专题展、“型而上”小幅水墨作品研究展……展览类型丰富,实现了春、夏、秋3季不间断地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供给。

10月下旬,“菏泽瑰宝——菏泽市博物馆文物精品陈列展”改陈项目即将实施。届时,馆藏文物将搭配以当代工艺制作的场景模拟、汉墓模型、浮雕创作等,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多角度、立体化、现代化地再现菏泽古城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加强展览的艺术审美与趣味性,加强观众的参与感、互动感,从而使正在使用中的展馆实现形象与功能的整体提升。

另一方面,市博物馆不断探索和创新展陈模式,依托官网、官微、抖音等新媒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以直观、灵活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网友从线上了解馆藏文物。



图片104.png



神秘古沉船重见天日,市博物馆积极开展保护及修复工作

元朝末期,一艘在灉水锚定的大型木船突遭洪水,侧翻沉没,该处地质条件随时间变换,船中承载的精美的生活用品也沉入泥沙,逐渐被人遗忘。2010年9月17日,这艘沉船在我市国贸中心建筑工地被发现,得以重见天日。历史的馈赠,与新时代的菏泽不期而遇。

随船出土的120余件文物及标本中,瓷器包含了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等窑口的产品。这次元代沉船出土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精品之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考古发掘所罕见,特别是元代青花瓷器的出土,更让这次考古发掘震动海内外。

据了解,该古船是典型的木质内河船,出土时,船体残长21米,船的左侧木质基本腐朽,底部及右侧保存基本完好。古沉船及相关文物移交至市博物馆后,工作人员联合专家进行了一系列繁琐、复杂的考古研究工作,并用时两年半,完成了古沉船的修复。

如今,在市博物馆大院东侧的展厅内,市民能看到经工作人员精心修复后的完整古沉船。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向观众介绍船身制作工艺、航行情况、船舱内空间使用等细节。同时,应市民期待与要求,该馆开放了沉船出土文物临展。

而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展览背后,隐藏的是菏泽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寒暑相继,翻阅大量史册资料,整理、论证并对文物细心修复的过程,沉静、耐心且严谨认真。

走出这座展馆,身后是菏泽的浩瀚历史,令人置身院外的闹市之中也不觉喧杂,或许,古城对新一代菏泽人的沉静的期待,也写在这座院落里,等待着后人读懂关于这片土地的梦。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云华